關於超音波清洗

在超音波洗淨的領域裡,主要分為低頻(20 ~ 100 KHz)做零件清洗、中頻(100K ~ 500KHz)精密零件清洗、高頻(750KHz 以上)清洗晶圓、LCD 面板等。低頻的清洗方式主要是利用空穴現象所產生的真空氣泡,在碰到被洗物後爆炸,將污物等彈離出來;高頻的清洗則是利用水分子的劇烈摩擦與移動,以加速度力將汙物剝離出來;而中頻則包含了以上兩種的清洗方式。由於清洗的方式不同,在半導體與 LCD 的製程上是幾乎不使用低中頻的清洗方式,因為會使晶圓、LCD 上的圖形損傷,而導致漏電等現象。

清洗的方式與技巧有很多,是否能達到洗淨之要求,則依各製程的設計與方式而定。以最基本的洗手觀念來說,你需要水(介質)、水溫(溫度)、肥皂(藥液)、搓手(動力)、時間(長短)等,來決定洗淨之效果。把它帶用到晶圓、LCD 等的清洗,就是介質(水、藥液:化學現象)、溫度、超音波(動力:物理現象)、及時間等。另外,你要考慮的是清洗的有效距離、是否有遮蔽物影響及搭配的機構是否能幫助你解決相關的清洗問題。

依原理上,頻率越高可去除的顆粒越小如 100KHz 為 0.3u 以上顆粒去除、1MHz 為 0.2u 以上的去除。頻率越高其有效距離也越短,所以習慣上在 8 吋晶圓的清洗上,大部分為 1MHz、而在 12 吋則為 750KHz 左右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